台灣市面上的苦蕎茶價格非常混亂,且品質參差不齊,
為何苦蕎茶的價格會差這麼多﹖
應該如何區分蕎麥的品種﹖ 好壞優劣呢﹖
我訪問了台灣最早種植苦蕎麥的專業小農『彰化大城蕎麥產銷班第三班班長』,林班長說:只要先建立最基本的【品種概念】即可。
【品種概念】:先不說加工方式,在台灣就分為2個品種,一是:普通蕎麥,又稱甜蕎麥或三角蕎麥。二是:台中二號蕎麥,又稱苦蕎麥。而苦蕎麥營養成分又優於甜蕎麥,其營養成分是甜蕎麥的80倍之多。
所以由此可知,苦蕎麥是最具有優勢的明星商品,而商人為了提昇優勢與競爭力,於是就以『加工後的苦蕎麥顏色』來將產品重新命名。
『優質苦蕎茶』與『劣質苦蕎茶』到底有何差別﹖
第一、以假亂真
市場上有很多不良商家使用甜蕎麥(三角蕎麥)冒充苦蕎麥,原因是甜蕎麥(三角蕎麥)的營養價值、成本遠遠低於『苦蕎麥』。尚未脫殼的甜蕎麥與苦蕎麥其實外觀都是黑色的,不良商人會拿『未脫殼的甜蕎麥』與『已脫殼的甜蕎麥』照片謊稱一個是黑苦蕎,一個是黃苦蕎,其實從外觀來看一樣都是甜蕎麥,根本不是苦蕎麥,所以千萬不要被騙。真正的苦蕎麥不是三角形的。
第二、以次級品充好
一般消費者不知道苦蕎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是由核心營養元素「黃酮(也叫蘆丁等)」的含量多寡決定的!在大陸市場有些生產廠家在生產苦蕎茶前已將苦蕎中的黃酮進行萃取,提出作為製藥原料,因為已經通過提出的黃酮獲得不菲的經濟利益,所剩的副產品苦蕎粒用來做為苦蕎茶就非常便宜了。
第三、營養價值差﹑有安全疑慮的苦蕎茶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除了上述的差別之外,我們再來以大陸市場的苦蕎麥加工型態來說明,大陸目前將苦蕎麥分為『烘焙、膨化、微波脫水、全株型』四種加工類型。
首先說明最有疑慮的『全株型苦蕎茶』,也是大家一致公認最耐泡的,且吃起來脆脆的,也叫節節茶、呈圓柱形,這是以苦蕎的根、莖、葉、花、種子等混合粉碎再以黏合劑定型產品,我們統稱為重新打錠的產品。
大家不仿思考一下,
黏合劑是否有化學疑慮呢﹖ 為何會最耐泡﹖
天然的產品為何每一泡味道都一樣﹖
穀物泡過水後為何吃起來會是脆的呢﹖
有些商人甚至為了降低成本,還會加入玉米澱粉或不知名的粉末﹖
再加上苦蕎根莖葉不慎使用也會產生微毒 (這資料在台中農業改良場的文獻資料都找的到)。
以『烘焙、膨化』這些加工方式來處理的苦蕎麥,苦蕎麥的顏色大多都是淡黃色,且顏色不均,是因為苦蕎麥大小顆受熱不同所產生。
『微波脫水』這個加工名詞是來自大陸,在台灣不是用這樣的加工技術處理的,台灣可以用最專業的技術保留最完整的營養成分。
在台灣每個不同的加工方式,都有各自的用途,並不是全部都拿來做成苦蕎茶之用,所謂櫻梅桃李各有特色。
第四﹑不同產地苦蕎麥營養大不同
台灣本土的苦蕎麥是由台中農業改良場利用八國蕎麥培育而成的,適合在台灣種植,且營養成分優於甜蕎麥﹑也高於各國苦蕎麥。哪裡買的到真正台灣本土且安全的苦蕎麥呢﹖台灣目前擁有苦蕎麥產銷履歷身份證的只有『彰化縣大城鄉蕎麥產銷班第三班-品牌麥時尚』,專營苦蕎麥已有10年之久。市場上便宜的苦蕎茶一般都沒有此認證。
第五﹑台灣網路賣家販售的不一定是台灣本土的苦蕎茶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台灣賣家都是販售大陸廉價苦蕎茶,用以空賣空的方式來進行,而這些大陸網站不外乎是蝦皮﹑台灣淘寶..等,只准台灣人賣大陸產品給台灣消費者,而不准台灣商家將台灣商品賣給大陸消費者,在此呼籲台灣人多多支持台灣在地的購物網站平台,並且多多支持本土的農產品。
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永遠不會變的,千萬不要因為貪圖便宜就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健康是無價的。
自古以來就說:“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穀雜糧治百病”。
真正能養人的,就是手邊能常吃的這些最接地氣的食物!
英國有句俗諺:「We are what we eat」
意思是吃什麼食物,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吃健康的食物,人體才會健康,
食療勝於醫療,預防超越治療。